扬子晚报网8月7日讯(通讯员许玉何彩俪记者杨甜子)起个大早“偷能量”,在支付宝的“蚂蚁森林”里争取早日种出一棵“梭梭树”,估计是不少人生活的日常。但南航等高校的这群大学生显然更加“较真”,他们不满足于在虚拟世界里种植“梭梭树”,当真不远千里来到了甘肃民勤的大漠,在现实世界里种起了固沙护林的梭梭树。他们种树的照片被当地的热心市民拍下发到了网上,引发了大家对于这群学生“种树工人”的   下午是沙漠温度最高的时间段,温度长时间都保持在40摄氏度左右,沙地里已经见不到任何爬行动物了。然而此时队员们还在顶着烈日、脚踩滚烫的沙子工作,他们工作是用早上割的草铺草方格。他们首先在沙漠上挖坑,再用麦草,稻草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将方格中心的沙子拨向四周麦草根部,使麦草牢牢地竖立在沙地上,以此达到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效果。同时,把梭梭种在草方格里还可以提高梭梭的存活率,一举两得。

▲铺草方格 卢迪婷 摄

  嫁接锁阳是团队今年才开始试行的一个举措,锁阳是药用价值极高的一种中药药材,将它种在沙棘的根部,它能给沙棘固定水分。另一方面,不仅沙棘是固沙的植物之一,沙棘果还可以止咳化痰润肺。药材的嫁接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这群大学生来自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郑州大学等13所高校。他们都是“绿勤行”团队的成员,该团队成立于年,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学生发起,旨在联合各高校,走进沙漠,协助工作人员固沙护林。

▲捆草 卢迪婷 摄

  今年,他们分两批继续深入位于甘肃武威市民勤县的沙漠固沙护林。此次实践的地点民勤县收成乡,地处民勤东北端腾格里沙漠边缘,距县城80公里,由于土地荒漠化面积的不断增加,急需采取实际行动进行保护。今年,团队选择与当地博龙沙产业梭梭基地合作,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与他们一起共同挽救民勤这座即将被沙漠掩埋的小镇。呆在大漠“吃沙子”,他们为啥“想不开”?别样的“实践”让他们迅速成长

  今年暑期,“绿勤行”团队共嫁接了亩锁阳、养护9平方米的梭梭林、固沙面积总计平方米,在一定程度上修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并取得了不小的经济效益。发起学校南航还在基地认领了亩梭梭,命名为“南航林”,今后他们还将继续前往民勤,协助当地的相关基地做好防风固沙的工作。

  在沙漠中防风固沙听起来难,做起来更难。他们有一项任务是挖坑种草。在沙漠里挖个坑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挖坑实实在在“坑”了大家一把。沙漠里沙子流动性强,往往他们一个坑还没挖好,流沙已经开始滑动,即将挖好的坑成了泡影。面对这些顽固的流沙,这群平时在学校样样皆通的大学生们也差点缴械投降了。“刚开始确实很烦恼,挖坑的速度时而赶不上流沙的速度,经常忙活许久不见效果。但我们一直在尝试,慢慢也找到了门道,用体力和毅力走过了这个坎。”队员程洪鑫回忆道。

▲在沙漠做任务 卢迪婷 摄

  队员们整天与黄沙为伴,鞋里随意一抖都能抖出一堆黄沙,脸上一抹都是沙子,平时爱美爱干净的女孩子们头发里也全是沙子,但这些都没被队员们放在眼里。在大风来临时,这些沙子才成了他们最大的敌人。“我们还碰上过极大的风沙,沙子呼呼的往脸上割,眼睛无法睁开,也不敢张嘴,担心把沙子吃进嘴里。”尽管条件恶劣,队员们还是顶着狂风完成了任务,把草牢牢地压进沙地,期待着它们能够紧紧抓住这些流动的沙粒。

  “这是我们队伍的精神,无论整片沙漠给我们的挑战是什么,炎热也好,狂沙也罢,我们都不会轻言放弃。”队员喻世杰说道。

▲团队在沙漠合影 卢迪婷 摄

  沙漠信号不好,一天中能与外界联系的时间很短,在这里,时钟上的指针仿佛被人刻意拨慢了一般,这种慢节奏的生活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多快乐。白天种草固沙、做饭、捉鱼摸蚌,夜晚看星星、谈理想、开篝火晚会,沙漠里的生活也有别样的滋味。

赞赏

长按







































白殿疯用醋
白芷酊治白癜风效果好不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ngbuliux.com/syjj/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