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药…阴阳气血虚症辩症配药一:巴戟天,淫羊藿,仙茅1.三药效相似度高,温燥,风湿痹症亦可用,基本功效:补肾阳,强筋骨,袪风湿2.巴戟天补肾阳更强,淫与仙温燥更强,用于肾阳虚证或肝肾两虚引起的筋骨痿软或生殖功能低下。缺点:耗伤肾精血,因此一般配伍补肾精血药。单用有温燥之嫌。补肾精作用微弱。3.淫羊藿(仙灵脾)(三枝九叶草)与威灵仙完全不同,区别开第一功效:壮阳,增强增多男子精,男不孕或第二功效:肾阳虚致阳痿,宫寒不孕,配补精血药第三功效:祛风湿,风湿所致筋骨痿软,老年性骨关节退化,骨质疏松第四功效:近些年临床观察,阳虚老慢支,止咳平喘,亦有一定效果4.仙茅(明显有毒)唐代,南亚佛教人引入中国,过量用中毒!补肾阳,湿燥性最强,亦长于治阳痿等生殖功能低下。二:种子类补骨脂,益智仁,莬丝子,沙苑子共性:补阳药,补肾阳并兼固肾气,固精,缩尿,止带。脾肾双补,脾肾阳虚亦适用。1.补骨脂(音译正名)豆科植物,旧时梵文音译:破故纸,婆故纸等木蝴蝶,也有千张纸,有亦称破故纸,易混淆第一:补肾阳虚,温性明显略带湿燥第二:兼温脾阳,收涩药,止泻。脾肾阳虚致五更泻如:二神丸或四神丸2.益智仁姜科植物,第一:温阳固肾气作用弱于补骨脂,第二:缩尿强于补骨脂,如小儿夜尿第三:温脾阳,摄唾液,中药独一无二之功。脾虚寒致唾液(涎唾不止)。注意:两岁前小儿唾液多,更多属胃热,则不适用。3.菟丝子(无根藤)寄生性草本植物,缠绕植物,表皮吸收营养第一:性温,补脾肾阳,但弱。补肾精。治肾阴虚中可配伍调节温性第二:温脾肾作用微弱,止泻作用有限。第三:通过补肾精,明目。视力降低,视物昏花有效。因为精血相生,肝肾同源于肾精(肾气的物质基础)。第四:安胎有一定效果4.沙苑子与莬丝子大同小异,但作用于脾的功效没有。三:1.肉苁蓉第一:补肾阳,益肾精,药性缓慢,不燥热。一般肾阳虚都可配伍。补肾阴亦可配。第二:肾精亏损或肝肾亏损,实质为早衰。亦可用于抗衰老,延衰老。第三:不温燥,不滋腻(地黄滋腻),可久服一般生于北方,沙漠或半沙漠地区。2.锁阳与肉苁蓉无异,但性更加缓和,可互替。…………补虚药…………阴阳气血虚症辩症:一:何谓虚?正气衰,精气夺。因此,必须:扶助正气,补益精气

二:补益药与补养药叫法不准确,应叫补虚药

三:体虚人须补虚,不虚者不须补

四:气属阳,气虚盛则阳虚,阳虚气更虚

五:血属阴,血虚盛则阴虚,阴虚血更虚。

五:补阳药主补先天肾气

六:补气药主补后天脾气

七:邪气实而正气不虚,则不宜用补虚药,没祛邪气之前,易导致误补益疾或闭门留寇。

八:传统袪邪气法:发汗,泻下,涌吐,利尿。与部分补虚药功效相反。

九:补气,一气五行,补脾,肺,心,肾,元共五气,五个方面。

十:元气根植于肾,通过三焦散布全身,推动脏腑。严重元气虚脱,脉细欲微。

十一:凡是补气药,都可补脾气,此为规律。

十二:大多数补气药,补脾气同时兼补肺气。

比如: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山药等均是脾肺双补。

十二:白术,甘草,大枣,蜂蜜,饴糖只补脾气。

十三:人参,西洋参,甘草等补心气

十四:补元气者。治元气虚脱,大补元气者,唯一中药,人参。西洋参作用有限。重病危证或重病持久所致元气虚脱。

十五:补气药一般为平性或偏温,西洋参则为偏寒

十六:人参与三七同属,但根不同,人参最早产于山西五台山(李时珍记载)。后因山林破坏,明后代,山西人参绝。清代,后在长白山发现大量人参。同一北纬度。

十七:生晒参,有效成分高,不易贮藏,性平略寒。红参,为熟参,易贮藏,有效成分一定损耗,性平温。野山参质量高,自培园参次之。

十八:人参有主根,支根,须根,补五气(包括肾气与心气),青少年过量用人参,易性早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oyanga.com/syjj/9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