臌胀的药浴治疗附岳美中谈谈某些药物的不同
?天下之至变者,病也; 天下之至精者,医也! ?臌胀,本病因腹部胀满膨隆而命名.以腹部胀满隆起,甚则腹壁青筋显露、肤色黄、下肢肿为临床特征。如下肢不甚肿,称单腹臌。多由黄疸、积聚失治,或感染血吸虫,使气血瘀积、水液停躇而成。相当于西医的肝硬变。 ?药浴治疗: 方一 来源:《当代中药外治临床大全》 配方:荷叶适量。 用法:将荷叶酒蒸取药液,淋洗脐腹部,每次10分钟,每日2~4次。 功效:主治腹水胀满。 方二 来源:《中医外治法简编》 配方:刺蒺藜克。 用法:将上药煎汤取汁,洗脐腹部。每次20分钟,每日4次。 功效:疏肝解郁。主治腹水胀满,胸胁不舒。 方三 来源:经验方 配方:水红花6克,大黄、芒硝、山栀、石灰各3克,酒曲1块。 用法:将上药煎汤取汁,擦洗脐腹部.每次30分钟,每日3次,日换药1剂。 功效:主治气滞湿阻型膨胀,证见腹大胀而不坚、胁下痞胀或疼痛、纳少、嗳气、尿少、大便不爽等。 方四 来源:经验方 配方:大戟、甘遂各30克。 用法:将上药煎汤取汁,趁热洗腹部,每日3次。 功效:攻下逐水。主治腹胀大较甚者。 ??岳美中,中医学家。一生从事中医医疗和教学工作。较早地提出了专病、专方、专药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原则。善用经方治大病。于中医老年病学领域,有新的创见。倡办全国中医研究班和研究生班,培养了一大批中医高级人才。多次出国从事重要医事活动。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谈谈某些药物的不同作用 浮萍与麻黄:浮萍轻浮辛寒,入肺经,发汗之功不亚于麻黄,但麻黄性温,浮萍性寒为异。且浮萍利水之功,麻黄所不能及。震享曰:“浮萍发汗,胜于麻黄”。按:麻黄冷饮,也能利尿。巴戟天与肉苁蓉:巴戟主少腹及阴中相引痛;肉苁蓉主女子带下阴痛。锁阳与仙灵脾:锁阳静药,补精血,主痿;仙灵脾动药,主四肢不仁、挛急,兼瘰疬疮疡。银柴胡与石斛:银柴胡功用等于石斛,皆能入胃而除虚热。但石斛则兼入肾,涩气固筋骨,银柴胡则入肾凉血为异。柴胡与银柴胡:银柴胡与柴胡性味相似,故上古不分。柴胡之用在升散,若阴虚火炎,气升咳嗽,呕吐等证,不可用之。惟宜于春月时邪风温等证,内应肝胆者,最为相宜。银柴胡出银州,其质坚,其色白,无解表之功,不可不分。徐大椿曰:“《和剂局方》治上下诸血,及虚劳方中参入同治,如肝劳之必用此为主。且不类于北胡。盖柴胡能升少阳清气上行,升清发表,必有外邪者方用。此则气味下达,入肾凉血,与彼绝不相符。若用柴胡以治虚劳,则咳嗽发热、愈无宁日,阴火愈升愈起,可不辨而混用乎?”孙琳曰:“凡疟劳热从髓出。若加刚剂,气血愈亏。热有在皮肤、在脏腑、在骨髓、在骨髓者,非柴胡不可。若真银柴胡,一服可愈。”柴胡与前胡:张璐曰:“二胡通为风药,但柴胡主升,前胡主降,有不同耳。”白芍药与赤芍药:李时珍曰:“白芍药益脾,能于土中泻木。赤芍药散邪,能行血中之滞”。缪仲淳曰:“白芍止痛下气,能于土中泻木,入脾经血分,泻肝家火邪,故其所主,收而兼补,制肝补脾。赤者破血通利,能行血中之滞、入肝经血分,主邪气腹痛,破坚积凝滞之血,通而凉肝,肝火自平。”其禁忌:白芍药酸寒,凡中寒腹痛、中寒作泄、腹中冷痛、肠胃中觉冷等证,均忌。赤芍药破血,凡一切血虚病,及泄泻、产后恶露已行、少腹痛已止,痈疽已溃,均忌。张寿颐《本草正义》论赤白芍曰:“芍药古无赤白之分,而功用自别,白者苦而微酸,能益太阴之脾阴,而收涣散之大气,亦补益肝阴,而柔驯肝气之横逆,《神农本草经》主邪气腹痛,寒热疝瘕,止痛益气.《名医别录》所谓缓中者,无一非养毓肝脾两脏之真阴,而收摄两脏之逆气,斯邪气退藏,正气裨益,腹痛及心胃之痛皆除,中气和调,寒热自己,疝瘕自定,皆白芍药养脾柔肝之功用也。赤者行滞破血,直达下焦,《本经》所谓除血痹、破坚积;《别录》所谓通顺血脉,散恶血,逐贼血,消痈肿,中恶腹痛,皆惟赤芍药行滞逐瘀,足以当之。利小便、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亦赤芍药泄导之功,石顽以《本经》之‘利小便’三字系于赤芍药之下,良有以也。”苏颂《图经本草》始有全芍药(白)、木芍药(赤)之名。成无己谓白补而赤泻,白收而赤散。故益阴养血,滋润肝脾,皆用白芍药;活血行滞,宣化疡毒,皆用赤芍药。白芍与川芎:黄宫绣曰:“川芎号为补肝之气,……白芍号为敛肝之液。”气之盛者,必赖酸为之收,而令气不妄行,二药并用,肝得以平。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汤头:当归六黄二地黄,芩连芪柏共煎尝,滋阴泻火兼固表,阴虚火旺盗汗良。组成:生地、熟地、黄芩、黄连、黄柏、黄芪功效:滋阴泻火,固表止汗基础症:阴虚,加盗汗。症见发热盗汗,面赤心烦,口干唇燥,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方义:当归养血增液,血充则心火可制;生地、熟地入肝肾而滋肾阴。三药合用,使阴血充则水能制火,共为君药。黄连黄芩黄柏(三黄):盗汗因于水不济火,火热熏蒸,故臣以黄连清泻心火,合以黄芩、黄柏泻火以除烦,清热以坚阴。君臣相合,热清则火不内扰,阴坚则汗不外泄。黄芪(倍用):汗出过多,导致卫虚不固,故倍用黄芪为佐,一以益气实卫以固表,一以固未定之阴,且可合当归、二地益气养血。诸药合用,共奏滋阴泻火,固表止汗之效。加减:阴虚而实火较轻者,可去黄连、黄芩,加知母,以泻火而不伤阴;汗出甚者,可加浮小麦、山萸肉增强止汗作用;若阴虚阳亢,潮热颊赤突出者,加白芍、龟板滋阴潜阳。禁忌:本方养阴泻火之力颇强,对于阴虚火旺,中气未伤者适用。若脾胃虚弱,纳减便溏者不宜使用。该方文献摘录:《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寤而汗出曰自汗,寐而汗出曰盗汗。阴盛则阳虚不能外固,故自汗;阳盛则阴虚不能中守,故盗汗。若阴阳平和之人,卫气昼则行阳而寤,夜则行阴而寐,阴阳既济,病安从来?惟阴虚有火之人,寐则卫气行阴,阴虚不能济阳,阴火因盛而争于阴,故阴液失守外走而汗出;寤则卫气复行出于表,阴得以静,故汗止矣。用当归以养液,二地以滋阴,令阴液得其养也。用黄芩泻上焦火,黄连泻中焦火,黄柏泻下焦火,令三火得其平也。又于诸寒药中加黄芪,庸者不知,以为赘品,且谓阳盛者不宜,抑知其妙义正在于斯耶!盖阳争于阴,汗出营虚,则卫亦随之而虚。故倍加黄芪者,一以完已虚之表,一以固未定之阴。”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oyanga.com/syyf/10780.html
- 上一篇文章: 立竿见影的偏瘫特效药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