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一般有其固定的采收时节,这样才能让其疗效max无穷给力。可是桑树偏偏不一样,在这春夏秋冬的轮回中,养春蚕丝尽,成药香救人。

春夏秋冬之所以四季分明,是地球围绕太阳运行所产生的结果。春天始于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夏天始于“立夏”;秋天始于“立秋”;冬天则始于“立冬”。如此分明的节令,也不是全国处处可见,它只在黄河流域最为确切(黄河不愧是母亲河哇!)。我国劳动人民总结的基本规律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也正是《黄帝内经》等国学典籍所阐述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思想。

若这棵桑树能四季入药,岂不是它的体内集“生、长、收、藏”等洪荒之力于大成者?且随我一一看来。

春花香鸟语飘满村。细听来,句句是乡音。

何为“春生”?看那桑枝便知。像一般带“枝”字的中药,如桑枝、桂枝、柳枝,都在其生长速度最快的春季采收,经过一冬天的蛰伏,它的养分在春天源源不断的补养着这爆发的生命力。桑枝,顾名思义,为桑科植物桑的嫩枝。春末夏初采收,去叶,略晒,趁新鲜时切成长30~60厘米的段或斜片,晒干。

说完春生,还有“寄生”,此物虽非桑树所产,但亦桑树所取。(寄生植物,它们只以活的有机体为食,从绿色的植物取得其所需的全部或大部分养分和水分。寄生植物不含叶绿素或只含很少、不能自制养分的植物,约占世界上全部植物种的十分之一这类植物当中,它们以死亡的或正在分解的生物或在附近生长植物的死亡部分做为养分来源。)

在中药中,寄生植物大多可入药,如菟丝子、肉苁蓉、锁阳等,当然,也少不了咱们接下来要说的——桑寄生。桑寄生所为何物?顾名思义,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枝叶。

陶弘景老爷子有很细致的研究——生弘农川谷桑树上。三月三日采茎、叶,阴干。桑上者,名桑上寄生尔。诗人云:施于松上。方家亦有用杨上、枫上者,则各随其树名之,形类犹是一般,但根津所因处为异。法生树枝间,寄根在枝节之内,叶圆青赤,浓泽易折,傍自生枝节。冬夏生,四月花白,五月实赤,大如小豆。今处处皆有,以出彭城为胜。

世人呼皆为续断用之。案《本经》续断别在中品药,所主治不同,岂只是一物,市人使混乱无复能甄识之者。服食方云是桑,与此说又为不同尔。

夏村前村后一幅画。午饭后,纳凉大树下。

一到初夏,嘴边总是沾满了黑黝黝的桑葚汁,桑葚可是个好东西,椹为桑英,有裨益之功。

李中梓老先生在《雷公炮制药性解》中言开关窍,利血脉,安神魂,黑须发,明耳目。若讲的细致些,桑葚为桑科植物桑的果穗。4~6月当桑椹呈红紫色时采收,晒干或略蒸后晒干,以作药用。

有古诗佳句经常被人传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这蚕若想入药,得到夏初才可。古时候还没有现在这么大规模的炮制白僵蚕,他们尊重大自然的规律——生颖川平泽。四月取自死者,勿令中湿,湿有毒,不可用。人家养蚕时,有合箔皆僵者,即曝燥都不坏。今见小白色,似有盐度者为好。末以涂马齿,即不能食草,以桑叶拭去乃还食,此明蚕即马类也。

可现代人们庞大的需求量可等不及其自死,而后人也搞明白了它是如何“死”的——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的幼虫感染白僵菌而僵死。而那些药工们则可以以此批量收集病死的僵蚕,倒入石灰中拌匀,吸去水分,晒干或焙干,已成为药。

秋有朋来自五大洲。东海岸,相约看海鸥。

说道桑树,则不能不提桑叶;而说道桑叶,则不能不提霜桑叶。桑叶——为桑科植物桑的叶。10~11月间霜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现在已被人制成茶花的桑叶茶无论是色泽还是口感都非常的美妙,笔者在此偷偷地给您推荐一番。

如提到与“桑”有关的动物,则非桑螵蛸莫属。在中药中有两个螵蛸,一个是海螵蛸,又称乌贼骨,一个叫桑螵蛸,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小刀螂、薄翅螳螂、巨斧螳螂或华北刀螂的卵鞘。自深秋至翌年春季均可采收,采得后,除去树枝,置蒸笼内蒸30~40分钟,杀死虫卵,晒干或烤干。

按照古本草只有产在桑树上的才叫桑螵蛸,而产在其他植物上的只能叫做螵蛸,只有产在桑树上的才独得桑白皮津液之精气,从而入药最好。有些老中医为了弥补这些不足就在方子中加些桑白皮,增加一些利水效果,不过总感到有种“隔靴搔痒”的味道,那种软螵蛸(大绵)往往产在石头上,那种长螵蛸往往产在芦苇荡中,那个短螵蛸往往产在槐树,柳树等乔木灌木上,螳螂产卵,初时是乳白色,好像热熔胶,过一会儿就变黑变硬了。

冬佳节已在喜庆中。大街上,传来爆竹声。

若提到桑树中最具“冬藏”禀赋,桑白皮首屈一指。而它采收的季节又与之对应,可谓好事成双!

桑白皮为桑科植物桑除去栓皮的根皮。冬季采挖,洗净,趁新鲜刮去背棕色栓皮,纵向剖开,以木槌轻击,使皮部与木心分离,剥取白皮,晒干。

再有,就是不分时节的现在被炒得非常火热的“桑黄”(为多孔菌科真菌火木层孔菌的子实体)、蚕沙(为蚕蛾科动物家蚕蛾幼虫的干燥粪便)、桑柴灰(为桑科植物桑茎枝烧成的灰)。

一株桑树,四季入药,春夏秋冬,生长收藏,全乎了~

END

本文由我刊征稿发表,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能代表本刊观点。商业转载请与我刊联系授权事宜。授权及商务合作请联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oyanga.com/syyf/10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