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快速地得到糖尿病

1.多吃肉、海鲜多吃辣的炸的重口味吃麻辣锅吃烧烤

2.熬夜吃宵夜

3.多喝酒多抽烟喝提神饮料

4.随时喝汽水、甜的饮料尤其是化学香料、甜味剂的饮料来解渴

5.常吃甜食吃蛋糕巧克力甜而油腻的面包

6.做菜多加点味精(MSGL-麸酸纳谷氨酸钠麸酸钠5次黄嘌吟核苔磷酸二纳5鸟嘌吟核苔磷酸二纳等)

7.房事不节制

8.过量吃甜的水果

9.情绪紧张压力大发怒每天想着明天的工作明天要赚多少钱

(二)怎么知道你现在不会得糖尿病:

1.饿的时候还有耐力不头昏手不抖吸气深长

2.渴的时候舌顶上颚自然生出微甘的津液

3.没喝水的时候,本来膀胱有尿意,但后来尿意消失。

(三)什么样的人不会/不容易得到糖尿病:

1.全素食者五味均衡清淡饮食只吃天然的食物粗糙原始的食物

2.练气服气食气纳气宝精爱气

3.睡眠充足

4.禅定得轻安(身体轻心平安)知足感恩

5.如果以上各位能做到,那么现在可以回家去修道禅坐。

如果各位都很难做到....只好继续看下去。

(四)古代中医理论如何看待消渴症:

1.“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素问?奇病论》

(注:意思是喜甜食油腻者容易得到消渴病。油腻的食物容易生内热,甘甜的食物容易让脾胃堵塞而腹胀满等。)

2.“凡积久饮酒,未有不成消渴者”《备急千金要方》

(注:饮食过饱,胡吃海塞,加上喜欢喝酒等湿热之品,时间久了,容易得到消渴病。)

3.“每发小便至甜”《外台秘要》

(注:病症表现为小便有甜味。)

4.“房室过度,致令肾气虚耗,下焦生热,热者肾燥,燥则渴,肾虚又不得传致水液,故随饮小便”“其病多发痈疽”《诸病源候论》

(注:房事过度耗肾气且肾气虚阳浮,就是耗肾阴,进一步伤到津液,则容易口渴,肾阴虚的缘故则津液循环、输布能力不强,所以一方面口渴多饮,一方面多尿;消渴病容易发痈疽之症,即发脓溃烂、伤口感染等的表现。)

5.“变为雀目或内障”“消渴者......耗乱精神,致令消渴”《河间六书》

(注:消渴病的并发症有夜盲或白内障;耗散精气神和身体一切津液精阴阳等(消耗肾气肾阴脾阴,伤津液,加上湿热/浮热等),是消渴病的源头。)

(五)现代中医如何看待糖尿病:

1.糖尿病不完全等于消渴,消渴只是糖尿病人的部分症状。甲状腺亢进病人还在阳证时,也会有消渴;两者的区分是,甲状腺亢进的病人心阳外浮、心气虚,偏向心脏不舒服;糖尿病的病人,偏向肠胃的问题。

2.用中医辨证来看西医所谓糖尿病,其病程可以用胃热、脾阴虚脾阳过亢、气阴两虚、肾气虚来解释。

3.由初期至晚期的症状:

a.浮阳:多吃肉类、甜食、烧烤、辣的、炸的、喝酒,会觉得亢奋,小儿则容易过动。容易发生的症状是伤口感染、蜂窝性组织炎、皮肤红疹、搔痒、失眠等。

b.实热转成虚热:从能吃体力好,逐渐转成容易饿但吃不多,体力差,耐力差。

c.气阴两虚:口渴、短气乏力、舌面无苔,体重下降。

d.肾阴阳两虚:性功能丧失、频尿、夜尿、失聪、失明、腰膝无力。

4.糖尿病并发症的中医观点:

脾虚、肾气衰微:脾虚不能升清降浊,湿浊不化致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脉硬有痰阻之象;加上肾气衰微,肾气不足则不能推动血液循环,所以末稍循环差而手足麻木、黄斑部病变失明、耳鸣失聪、尿毒症肾衰竭等。

(六)现代研究与报导

1.台湾研究:吃素者反较健康:

台湾邱雪婷营养师有一篇研究论文发表在《PLOSONE期刊》,从4,名台湾人中,做了详细的健康检查与饮食调查,发现台湾男性素食者罹患糖尿病的机率只有荤食者的一半,女性更只有四分之一!

(因为不少素食者还是常吃炸的、辣的、烧烤、甜食、味精等,所以还是有得病的机率。)

2.中国营养学调查一书,以20年以上的统计研究指出,高纤的全食物蔬食能避免糖尿病,而高脂高蛋白的动物性饮食,则会促成糖尿病。中国营养学调查TheChinaStudy

3.肉食族易罹糖尿病蔬果恐补不回:

糖尿病除了和甜食有关,英国媒体研究还发现,爱吃肉也可能会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风险。针对六万多名妇女,长达14年观察研究,发现喜欢吃肉,摄取酸性食物的妇女,罹患糖尿病的风险,比吃最少酸性食物的妇女高出56%。包括像是肉、奶酪,鱼、面包还有清凉饮料,酸性物质食物。

原因就是,酸性物质有可能让身体很难把从食物中摄取的糖转换为能量,因此累积在身体里面。而且研究还发现,爱吃酸性肉类食物的人,就算吃了再多蔬菜水果,也无法改善。医师强调,避免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最佳方法,除了维持健康体重,还可以大量运动,保持饮食均衡,多摄取蔬果低脂、低盐、低糖的食物,才是不二法门。肉食族易罹糖尿病蔬果恐补不回华视华视–年11月13日

4.糖尿病童过动症风险倍增:

炸鸡、零食、含糖饮料不离口,国内学龄孩童肥胖率节节攀升,也让糖尿病提前找上门,国内一项调查更发现,学童若有糖尿病,罹患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DHD)风险将倍增,若是第二型糖尿病患,罹病风险更高,为一般学童的2.8倍。

这项研究样本来自健保数据库,系针对国内5到15岁、2万名孩童及青少年进行分析,其中位罹患ADHD、名患有糖尿病。经就医资料分析发现,糖尿病患者罹患ADHD风险明显增加,是一般孩童的2.6倍,若是第二型糖尿病风险更高。作者:邱俐颖╱台北报导

中时电子报–年5月25日

5.天天面包当正餐46岁妇罹糖尿病:

天天吃面包当正餐,小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并发视网膜病变、失明风险25倍。一名46岁妇人与先生经营面包车,几乎天天以面包裹腹,几年下来,身高不到公分的她,体重达75公斤。日前体重急速下降异常倦怠,被送至急诊,确诊为糖尿病,合并视网膜出血。(注:应是高糖高油脂高蛋白的配方做出来的面包,或添加人工糖、味精较多)

记者李树人/台北报导

联合新闻网–年2月26日

6.天天喝饮料,13岁患糖尿病:

(中央社记者龙瑞云台北18日电)1名身高公分、体重81公斤的国中男生以炸鸡、汉堡、薯条为主食,再加上含糖饮料,长期下来,13岁就罹患了糖尿病。天天喝饮料13岁患糖尿病中央社–年10月18日

7.她实验“30天不喝饮料”,结果超讶异如“微整”一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oyanga.com/syyx/10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