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第一回将军百战死壮士何时归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权威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安史之乱 史 之 乱 有《临江仙》词曰: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第一回将军百战死壮士何时归(1) 开元二十一年(公元年),闰三月,唐帝国东北,都山。 早晨的第一抹阳光在灰沉沉的山峦后露出头来,却是冰凉的没有一丝温度。 幽州道行军副总管郭英杰所率的一万唐军已被突厥、契丹的十万联军分割包围,血战已进行了一日一夜,到处都是人和马的尸体,残破的军旗在晨风中打着卷儿,鲜血将岩石和沙土都染成了黑红色,再也难以分开。 近年来,契丹王屈烈、可突干屡次兴兵犯边,掳掠人口牲畜无数。 遵幽州节度使薛楚玉之命,他率一万精骑在三万奚人的配合下,出榆关平叛。 契丹人马不过两万,屈烈和可突干二人都在军中,在三两个回合的接触战后,契丹人就开始溃散,却被唐军死死咬住了尾巴,这才仓惶地退入了都山之中。 这一切都是为了诱敌深入…… 作为名将之后的郭英杰实在是太过于自负了!这些年他战绩斐然,足可以与一直在河东、陇右屡破突厥、吐蕃的“大唐战神”王忠嗣齐名,二人在军中并称“小郭王”——这个称号不仅仅是在向他的父亲郭知运和名将王君毚这两位前辈“郭王”的致敬,更表现出了人们对这两位新生代将星的无上期许。 然而,失败在造访一个人之前,总是喜欢打扮成自负的样子。 唐军一头钻入敌人布好的口袋里,当他们转过一道山峦,才愕然发现,正在从四面八方向他们围拢上来的,哪里只是区区的两万契丹人?这里的伏兵足有十万之众,都打着绘有狰狞狼头的蓝色军旗…… “突厥人!居然是突厥人!” 郭英杰瞬间明白过来,自己已经在不知不觉间落入陷阱。 然而,就在将士们准备展开死战的时候,守护他们侧翼的三万奚人却悄悄溜走了。奚王李诗这个老滑头,见情势不对,便立即像一只老乌龟一样缩起了头,蔫溜溜地脱离了战场。围困他们的突厥和契丹联军并未阻拦,显然对此早有默契…… 这下子,战场上就只剩一万唐军独自对抗十倍于己的强敌,失去侧翼护卫的将士们奋勇拼杀,杀红了眼的郭英杰亲自手舞三尖两刃刀连斩对方十余名勇士,左冲右突却终究不能突出重围。继而,裨将吴克群战死,唐军被对方分割包围,阵亡三千余。 被围困在这座山岗上的唐军仅剩不到七千。 “督帅!末将派人查点过了,军中箭矢、粮食和水都不多了,咱们得速做打算,不能这么干耗下去。”平卢兵马使邬知义前来禀报,这是一员悍将,虽然身上也挂了几处彩,但却仍是风风火火地四处检查布防。 “嗯!”郭英杰重重地点了一下头。 他已经观察到,敌军营盘中升起了一股股的白色炊烟,显然是正在做朝食,等他们吃饱了肚子,就该攻上来了。而由于昨日仓促接战,后面的辎重营没能及时跟上,想必已经凶多吉少。战士们只能啃点随身带的干粮、肉干和清水,相比这些,箭矢损耗巨大,才是更大的问题。 “身陷重围”、“是攻是守”,作为指挥官,他必须果断做出决定。 “为今之计,死守只能是死路一条。必须突围才有一线生机!”郭英杰用刀尖在地上划出了目前敌我双方大致的态势,对邬知义和几个裨将说道:“今天要想突破这群野狼的围攻,就只能硬杀出去了。被围在这片山地中,虽然于我军不利,却也限制了他们的大部骑兵展开。只要打开一个出口,占住制高点断后,当可掩护大部突围。只是断后的队伍,怕是……” 众将都是军中老手,岂能不知其中利害?这留下断后的队伍必然遭遇敌军围攻,怕是连九死一生都难以做到,只会全军覆没。 邬知义大手一拍,喝道:“督帅,没说的,俺留下断后!” 裨将罗守忠也喊道:“末将断后。” “不行!还是老子来!你护着督帅,别跟我争!”邬知义瞪了他一眼。 “都别吵了!”郭英杰制止了这两位争吵的下属,对于他们的忠勇和胆魄,他很满意,说道:“敌军四面围定,南山山口兵力最强。惟其如此,我军兵分两路,向东、西两路绕道而出!” 此计一定,诸将分头行动。邬知义、罗守忠率军四千向东突围,郭英杰则亲率三千军马向西。 且说邬知义一军东出果然顺利,东部山区林木茂盛,山坳山路纵横,并不利于突厥人的大部队展开,置之死地将士们迸发出了无比的勇力和胆气,拼死击溃了几股阻敌,邬知义接连砍翻了三名悍勇的突厥牙将,浑身已被鲜血喷溅的如血葫芦一般。 他一边催军急行,一边回头向西张望,只听西方隐约传来人喊马嘶和金鼓鏖战之声,不禁暗暗为主将担心。 他不由得想起临行前郭英杰对他的嘱托:“知义,你杀出重围后,转告我弟郭英乂,叫他在陇右好生为将,临战切莫要学我这般大意轻敌……你,给我把这四千兄弟都带出去,为咱幽州军留点种子!” 当时情况紧急,邬知义又是个粗人,听了这番话后便慨然应诺,此时细细咂摸起来,不由得眉头一皱,暗暗道:“督帅在军中人称‘雪马银刀’,论刀马上的功夫在我之上,他要想突围,料想贼人也拦不住他……怎么会说这番话?……‘莫要学我这般大意轻敌’,又说什么‘将这四千兄弟都带出去……’,”想到这里,他脑中亮起了一道闪电,不由得:“哎呦!”一声,身子晃了晃,几乎要栽下马去。 在一旁的裨将罗守忠还以为他受了伤,急忙抢上来扶助他,只见邬知义脸色煞白,直勾勾盯着他问道:“老罗,刚督帅可曾将伤兵也都分给我们?” 罗守忠愣了愣,说道:“好像是一些轻伤的都分给我们了,那些重伤的……都……跟着大帅向西突围……” “哎!”邬知义一拍大腿,叫道:“完了!完了!怕是督帅根本就没想突围,他是亲自留下来替我们阻击贼寇了!”说着,他就要拨转马头向回杀去,亏得罗守忠一把拉住他的马缰绳劝道:“将军莫要冲动!我们就这点人,好不容易才出了重围,要再杀回去断送在这里,岂不辜负了督帅一片苦心。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咱们回去重整军马,杀回来给督帅和兄弟们报仇!” 还不等邬知义争夺,他向周围的亲兵使个眼色,那些人会意,裹挟着邬知义疾行而去…… 果然,不出邬知义所料,唐军主将郭英杰根本就没有向西突围,此时,十万突厥和契丹联军已经将那座山岗围得铁桶一般,水泄不通。他们都看到了郭英杰那杆火红色的飞龙战旗,知道唐军主将在此,便放松了外围的阻截,故而邬知义那四千余人所遇伏兵不多,但如此一来,郭英杰和手下这不到三千的唐军已插翅难飞。 几场鏖战下来,已过晌午,山岗上的唐军箭矢终于用完。由于弓弩制式不同,故此敌军射来的箭矢也几乎无法利用,三千壮士陷入绝地。 郭英杰的兜鍪不知什么时候被打飞了,他长发披散,血红的眼睛中满是杀意,腿上和小腹都中了一箭,血透重甲。 他一脚踢翻了眼前一具无头的尸体——那原来是一位极为凶悍的突厥勇士,率着一彪人径直冲上了山岗直奔唐军的军旗,在突厥军中,能够夺得对方的军旗的战士,当被称为无敌的“巴特勒”,会获得无上的荣耀和奖赏!他手持一柄弯刀杀死了几名护旗的唐兵,可惜,还没有来得及再近一步,就被郭英杰迎头拦住——‘雪马银刀’真是好英雄,手中三尖两刃刀一晃,一阵劲风掠过,就将对手那颗硕大的头颅斩了下来,那无头的尸体又向前奔了一步,竟立在了原地…… 郭英杰的身上也都溅满了鲜血,看上去就像从燃烧着赤红色火焰的地域中归来的恶灵一般……他沉重地喘息着,用刀杆勉强撑住伤痕累累的身躯,昂然站立。 他环顾四周,山岗四周的兵器碰撞声和愤怒的咒骂声还在不断传来,唐军仍在与敌肉搏,但乌泱泱涌来的敌军就像铺天盖地的蚁群,覆盖了四面的山坡。 “大唐投降!”突厥兵用生硬的汉话叫嚷着。 “不降!”不远处有嘶哑的嚎叫声响起,旋即湮没在一阵骇人的铠甲破裂声中,显然,又有一些兄弟先走了…… 一丝凄厉的笑容挂上郭英杰的嘴角,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嘶嚎着:“大唐不降!不降!” “不降!”山岗上仅剩的千余唐军都一起仰天嚎叫起来。 那声音被岚风送出去很远,很远! 终于,一切都没入日落后的漫长黑夜里…… …… 唐帝国西北,灵武,朔方节度使大营。 一队十余人的飞骑风尘仆仆地奔至营门之前,为首的一员大将骑着一匹神骏的菊花青,身着赤金锁子甲,外罩墨绿色绣金战袍,头发和胡须有些斑白,但那张饱经风霜生着些皱纹的脸上满是刚毅果敢之气。 随行的一名亲兵下马向前,向守门的校尉出示了一枚金铍令箭,报道:“右羽林将军,瓜州都督张守珪接信安王将令前来谒见,请验令箭。” 守门校尉接过令箭验了,双手抵还,道:“令箭勘验无异,信安王有令:张都督到时,可先行驰马至帅帐谒见!” 马背上那员大将正是张守珪,他闻听准自己骑马入营,自是一番特殊的礼遇,不由得精神一震。 他急忙从副将手中抄过令箭,催马入营,其余亲兵则仍需下马后徐徐而入。 张守珪年方四十九岁。他少年从军,因在北庭、河西等地屡破突厥、吐蕃,战功卓著,这才晋升为右羽林将军,瓜州都督。 前不久,他接到老帅信安王李祎的将令后不敢怠慢,立即与副将做了交接,便带着十名侍卫奔来老帅所住节的朔方节度使大营谒见。 他入了大帐,只见帅案之后端坐着一员威风凛凛的老将,虽然须发皓然,但却面色红润,精神奕奕,尤其是两只眼睛犹如两盏明灯一般,仿佛能看穿人的内心。他头带三叉金盔,两尺长的大红簪缨在脑后飘洒,身披黄金锁子明光铠,外罩大红色织金战袍,好不威风! 张守珪认得此正是大唐威名赫赫的左金吾卫大将军兼朔方节度大使、开府仪同三司、信安王李祎,为太宗皇帝三子李恪之孙,他年逾六旬,功勋卓著,大唐军中诸将包括他张守珪本人在内,有一多半都在曾在他的麾下任职,故此,就连当今圣人都要在人前尊称他一声“老帅”。 见了老上司,在帝国西北的疆场上让敌军闻风丧胆的“百胜将军”张守珪登时变得毕恭毕敬起来,仿佛回到了当年在帅帐中听用的时候。 他恭恭敬敬地行了军礼,也不敢座,便在帅案前侧身站立,等老帅训示。 这时,他才看清,老帅右手还坐着一位头带进德冠,身穿绯色朝服的文臣,那人长着一对漂亮的丹凤眼,五缕深褐色的长髯飘洒,看人的时候脸上总带着股春风般的微笑,却不识得。 “这位是圣人的特使,黄门侍郎李林甫——李相公,还不见礼?”李祎缓缓道。 李林甫的名字是张守珪早就听说过了,原来眼前这位就是近年来在朝中青云直上的李相公,据说很快就要升到礼部尚书了,还被天子加了同平章事的职衔,显然是未来朝中宰相班子的成员了。 他不由得心生羡慕,忙行了个军礼,道:“末将不识得李相公,万望恕罪!” 李林甫慌忙起身还礼道:“哪里,哪里,元宝一路辛苦!”语气十分亲切。 寒暄已毕,老帅李祎单刀直入地问:“张守珪,你知道薛楚玉在都山吃了败仗吗?” 张守珪自然知道老帅的脾气,也不敢虚言,回道:“知道!河北道行军副总管郭英杰战死,六千将士阵亡。” “嗯!”老帅点了点头,道:“我想你应该已看过朝廷的邸报了,本帅不再多言。薛楚玉无能,不仅折了薛老令公家的威名,还折了朝廷的颜面,如今已被戴罪贬官了。那个郭英杰……”说到这里,他眉头一皱,本想说出些严厉的批语来,却想到斯人已逝,口气一软,才道:“……虽然英勇不屈,力战而亡,却使折了我大唐六千将士,至今尸骨还都曝露在山野之间,日晒雨淋,狼啃鼠咬,何其令人痛心哉!” 说罢,他的大手攥拳狠狠地往帅案上一捶,“通”的一声,将坐在一旁的李林甫吓了一跳。 下一篇:将军百战死壮士何时归(2) 阅读原创历史小说 《安史之乱》 请访问许先生的书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oyanga.com/syzz/10894.html
- 上一篇文章: 学生研学感想印象敦煌我和敦煌有个约
- 下一篇文章: 弃面子重健康折射中国民众春节消费观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