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之路》第二集:绝域求生

为了去印度求法,

使佛教发扬光大、广披东土,

玄奘法师不顾边境不太平、商旅不安全,

乃至违反国家严令出国的禁令,

毅然决然地偷渡私往天竺。

此西去之路,危险重重,

从凉州到瓜州,需躲避官兵追捕,

出了瓜州,是必经之路玉门关。

玉门关百里开外连接着,

五座官兵日夜镇守的烽火台,

它们连接百里不毛之地,

几乎全无没有山林水草。

过了这五座烽火台,

还需穿过八百里莫贺延碛大沙漠。

在西游记中,威胁唐僧的是各种妖魔鬼怪,

而在真实的历史当中,玄奘法师所要面对的,

却是严峻的自然考验。

玄奘法师孤身一人牵着枣红马,

走向大漠,

走向无法预知的未来。

塔尔寺,应该就是玄奘当年礼拜佛祖的地方,也是西行之路出现转机的地方。

甘肃安西县锁阳城东一公里处,即是瓜州塔尔寺遗址。多年前,这里是唐宋元时期瓜州地区官员及百姓礼佛之地,如今已淹没在沙海之中,只留下断壁残垣。

自纪录片《玄奘之路》播出后,玄奘大师舍身求法的精神感召工商界、学术界的许多精英人士,由此促成了“玄奘之路商学院戈壁挑战赛”,每年5月几十所国内外著名商学院的学员直接参与赛事,历时四天,重走莫贺延碛八百里流沙的茫茫戈壁,这场赛事的起点即是塔尔寺遗址。

说到塔尔寺,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西宁塔尔寺,其实两者并无关联。塔尔两字是从藏语所译,意为先有塔再有寺。西宁塔尔寺是藏传佛教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圣地,创建于明洪武年间(年);瓜州塔尔寺遗址是玄奘大师西行途经之地,至少早了七百多年。

与敦煌莫高窟齐名的东千佛洞,这里有最早的《唐僧取经图》。

在甘肃酒泉附近,除了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还有东西两处千佛洞窟、榆林窟等。东千佛洞现存23窟,留有壁画和佛像的只剩10窟,其中西夏的有6窟。

据莫高窟唐代碑文记载,公元的某日,僧人乐僔云游至敦煌,在此参禅入定,睁眼之后忽见对面三危山上出现万道金光,似有千佛化身而出。遂四处募捐,开掘了第一个石窟......

此后,往来商旅纷纷在此修造石窟,以期旅途平安,历经千年,形成了举世无双的规模。

石窟这种形式最早起源于印度,敦煌石窟群中,几乎窟窟都有诸佛菩萨说法图、经变图。经变图就是将佛经中的文字描述,以描画的方式表现为具体的图像。

一代代的画工虔诚绘制,他们没有在历史上留下任何名号,石窟群也历经坎坷,但仍能穿越时光,令每一个艺术家和佛教徒折服。

靠持观音菩萨圣号及般若心经,真的能度过难关吗?

在取经归国后的第四年,玄奘大师翻译了一部字的佛经,简称《心经》,然而,在玄奘译经前,在茫茫的莫贺延碛中他念的《般若心经》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事实上,在他之前就存在两个汉语版本,一为三国支谦翻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咒经》;一为南北朝鸠摩罗什翻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

而玄奘大师在莫贺延碛所念的《心经》却有另一段因缘。公元年左右,不到20岁的玄奘,为躲避隋、唐战乱,来到成都。在成都,他偶遇一位穿着破旧、重病倒地的人,玄奘大师心有不忍,就背着他到了寺庙,细心照顾,直到病愈。那人临走时,掏出一卷黄纸,送给玄奘。那发黄的纸上,写的就是《心经》,而其版本已不可考。

后来,玄奘西行,便随身带着这卷《心经》。据慧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至沙河间,逢诸恶鬼,奇装异类,遶人前后,虽念观音不得前去,即诵此《心经》,发声皆散,在危获济,实所凭焉。”

玄奘法师所走的丝绸之路到底是怎样的一条路线呢?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以后逐渐形成了今天丝绸之路的基本路线。它以西汉国都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到敦煌。

从敦煌起分为南北两路:南路从敦煌经楼兰、于阗、莎车,穿越葱岭今帕米尔到大月氏、安息,往西到达条支、大秦;

北路从敦煌到交河、龟兹、疏勒,穿越葱岭到大宛,往西经安息到达大秦。

据专家考证,玄奘法师所走的路线为北线,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走过水源稀缺的漫漫八百里莫贺延碛,翻越空气稀薄的葱岭雪山,取道印度河流域……

丝绸之路,虽然险峻

但玄奘法师誓言,不到印度,绝不东归

早已将生命早已置之度外

编辑

近思

内容延伸

新媒体编辑部

设计

昊一

视频

网络

责编

慧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oyanga.com/zysy/10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