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肃南县明花乡深井子村的沙产业基地,一棵棵梭梭树迎风而立;一株株肉苁蓉摇曳多姿,这一切命运相连休戚与共的绿色植物,相生相伴共生共荣,它们为金色沙海披上了绿衣。“梭梭是一种固沙植物,肉苁蓉就在其根部寄生,肉苁蓉具有多种药用价值,有‘沙漠人参’之誉,种植梭梭和肉苁蓉不仅让沙地能披上绿装,还能在黄沙中淘到‘金子’。”该基地负责人郭海狮说,“从年开始,探索种植人工梭梭和肉苁蓉,从当初的10亩发展到如今的亩,把沙漠生态劣势变为资源优势,实现了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在双海子村沙海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村党支部书记郭志军正在沙地里查看今年新栽的文冠果苗。郭志军告诉记者,文冠果是一种食用油料树种,具有耐干旱、贫瘠、抗风沙等特点,特别适合明花的气候特点。合作社的沙地里还套种了梭梭、白刺等植物,下一步将接种肉苁蓉、锁阳等沙生经济作物,促进合作社发展、农牧民增收。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连农户、农户促增收的产业化经营方式。一方面直接吸纳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另一方面通过村级合作社拉长产业链条。在上井村千亩生态沙产业示范基地里,滴灌带等基础设施已经铺设完成,种植的梭梭苗已40—50公分高。今年以来,上井村结合推进“三变”改革,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柳古墩滩农场亩耕地整体流转给甘肃上锦现代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并借助这一平台利用区域沙漠资源丰富的优势,规划发展生态沙产业和沙漠旅游业。今年村集体筹措30余万元,全村出动劳动力多人次,铺设滴管30多万米,种植梭梭苗36万株,初步建成多亩生态沙产业示范园1个。“村上成立了生态沙产业合作社,充分利用丰富的集体资源,构建“合作社+集体经济+农户”的股权形式,以“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按股分红、民主管理、风险共担”为原则,确定入股和分红方式。”该村村委会主任安吉旭说,下一步,生态沙产业示范园通过接种肉苁蓉、锁阳等沙生经济作物,对高沙窝沙漠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加快全村生态沙产业的发展,实现生态保护与群众增收双赢。一棵棵梭梭树,一株株肉苁蓉,种下的是绿色发展的理念,更是农牧民致富的宝藏。曾经的荒漠沙地,如今变成了绿色基地。近年来,明花乡合理调整生产力布局,将沙产业的发展与生态保护建设、农牧民增收相结合,开拓出了一条治沙与致富兼顾、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oyanga.com/zysy/12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