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艾灸锁阳驱寒的最佳时机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下来的节气。夏至通常在6月21日或者22日到来。何为夏至? “至者,极也”,在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迎来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而且越往北方白昼越长。 在这一天,首都北京的白天长达15个小时,而我国最北端的黑龙江漠河白天甚至长达17个小时。过了这一天,太阳向南移动,白天也开始一天天变短了。 夏至没有三伏热?我们平常经常能听到夏至不如三伏热,既然太阳在夏至这一天就到达了一年中最北的位置,那么为什么夏天最热的时候却是三伏天? 原因有二:一方面是虽然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在不考虑云层等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地表在这天吸收的热量最多。 但由于整个夏季中,地表在白天吸收的热量都大于在夜晚释放的热量,所以总的热量每天都在聚集。 我们平常感受的气温其实就是地表大气的温度,而这一温度在三伏天的时候才达到高峰,因此三伏天要比夏至这一天更热。 另一方面则是考虑云层的原因,七、八月份中国北方正处于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这时的天气多为晴朗少云,更有利于阳光的照射,因此这种情况下七八月份更热。 夏至做点什么?与其他节气一样,民间在过夏至这天时也会有独特的习俗。因为夏至时节正值收麦,所以古人有在这天庆祝丰收、祭祀祖先的习俗。 《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的百姓在夏至祭神灵,希望能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同时,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 吃货注意:你得来碗面除此之外,江南地区还有在夏至这天用青菜、豆荚、豆腐、腊肉做夏至饼的习俗。 北方地区会在夏至这天吃面,并有“冬至饺子夏至面”,“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尤其是山东地区,在这天一定要吃上一碗凉面。夏至吃面这一习俗应当源于农事的夏至收麦,古人食物讲求尝新,故此时吃面也有尝新之意。 夏至养生三宜饮食宜多吃“苦”夏至后的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以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可达到强心的作用。夏至除了清淡饮食,还可多吃苦菜类蔬菜,如苦瓜、香菜等。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湿、清凉解暑、利尿活血、解除劳乏、消炎退热、清心明目、促进食欲等作用。不过,苦味食物均属寒凉,虽然能清热泻火,但属于清泻类食物,体质较虚弱者不宜食用,否则会加重病情。 1.芹菜:性味甘苦。微寒。具备清热利湿、平肝凉血的作用。时常食用。对咳嗽多痰、牙痛、眼肿者具备较好的匡助疗效。芹菜还具备减低胆固纯和血压的作用。 2.苦瓜:清热去火,解热去暑。苦瓜里面含有大量的清脂素,这些物质是可以分解我们身体里面的脂肪,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如果你平时想要塑身减肥的话,是可以选择通过吃苦瓜来实现。苦瓜中含有的维生素C是所有蔬菜中最高,比西红柿的维生素C都高达好几倍,对身体非常的有帮助,维生素C可以提高免疫力,防止癌变发生几率变大,对身体有很多的益处。 3.丝瓜:性味甘苦。有通经络、行血脉、凉血解毒的功效。丝瓜清冷微寒。瓜肉鲜嫩。做汤或者炒肉均可。具备清热化痰的作用。 4.莴笋:具备清热化痰、泻火解毒、利气宽胸的作用。对幼童来讲,还能起到帮助长牙、换牙的作用。 二、宜晚睡早起古人对于夏季的养生是很有讲究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起居调养,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运行。此时天气是昼长夜短,中午午休一会儿,对恢复体力消除疲劳有一定好处。 三、夏至前后半月最宜节气针灸根据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夏至是人体阳气最旺的时候,因此夏至的养生要注意保护阳气,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夏天容易因吃寒凉食物导致胃痛、腹痛、腹泻的患者,可以在夏至前后15天适当开展夏至节气针灸治疗。通过夏至节气针灸治疗可以扶正固本,提高免疫力。此外,有胃痛、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问题的人,通过针灸可以固护脾胃。而冬季里爱发作颈肩腰腿痛的患者,在盛夏针灸可以更好地驱散体内的寒邪。 夏至养生三忌忌夜食生冷、空腹饮茶夏季夜短,年事稍长之人,或体质稍弱者,腹中常冷,不易消化饮食,生菜、瓜类等,本为夏季忌食之品,夜间尤其要注意食用此类食物。夜间亦要注意不要吃肉、面、生冷、粘腻之物,否则可见腹胀、吐泻交作等病症。 过多饮茶,尤其是空腹时饮茶,极易导致茶水消耗人体的阳气,如果再是喜欢食咸之人,咸味引茶入肾,消烁下焦肾阳,使人易于罹患手足疼痛之痹症,以及下元虚冷的腹泻、阳痿、痛经等病症。因此,夏季饮茶,应是在餐后饮二到三杯为宜,有饥饿感则立刻停饮。 忌冷水洗浴冷水洗浴是很多青中男性最喜欢的消暑方式,但夏季天气炎热,人的汗孔肌腠均处于开泄状态,因此,寒气极易侵入人体,导致阳气暗损。可以见到的病症如手足发冷,小腿转筋,双目视物不清,甚则变生原因不明的发热证。同时,即使是热水洗浴,亦要注意浴后避风,对小儿尤其如此。 忌夜卧贪凉中医认为“头乃诸阳之会”,头部是人体阳气的汇聚之处,夜卧吹冷,极易导致阳气折损,天长日久,则阳气散尽而毙命。因此,我们现代人尤其要注意,不可晚上睡觉整夜开空调冷气,这种习惯易导致伤风、面瘫、关节疼痛、腹痛腹泻,对身体的损伤是严重的。对小儿甚至不要在其睡着之后扇风取凉,否则,易于罹患手足抽搐、口噤不开、风痹等病症,人们往往不知其害,所谓爱之深,则害之甚。谚语有“避风如避箭,避色如避乱,加减逐时衣,少餐申后饭”的养生口诀,均可以理解为夏季的养生要求。 夏至艾灸《黄帝内经》就曾说过“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其中“春夏养阳”正是“冬病夏治”的依据。这里的“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慢性咳嗽、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泄泻、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及女性胃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的疾病。 夏至灸有何保健作用扶正祛邪:长期患有体虚易感、过敏性鼻炎、哮喘、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往往容易在冬季发病,这是因为这些病人平素正气不足,到冬天气温偏低,病邪力量较强的时候,体内的正气不足以与病邪相抗争从而发病,故而冬天宜治标为主,尽可能减轻症状。而夏天正是扶正祛邪的好时机,这时候影响发病的气候因素比较少,症状相对较轻,这个时候扶正固本,可以提高肌体的免疫能力,更好地透邪外出。 培补脾胃: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人体消化功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体的能量供给。脾脏喜燥恶湿,湿邪最易困脾,影响我们的消化功能,夏季培补脾胃,可以健脾化湿,使我们远离腹胀、腹痛、腹泻的困扰。夏季阳浮于外,过食寒凉也会引起诸多消化系统问题,如胃痛、腹痛、腹泻等,所以夏季固护脾胃尤为重要。 助阳散寒:在冬季除了呼吸系统病高发以外,还有一类疾病的发病率也不容小觑,那就是阳虚证和颈肩腰腿痛。和呼吸系统疾病一样,在冬季寒气盛的时候,人们感受了寒邪而产生的疾病,在冬季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只有到了盛夏季节,人体本身的阳气充盛了,才可以更好地驱散体内的寒邪。而夏至节气艾灸正是这样一种可以激发人体经气,防病治病的好方法。 夏至灸选穴指南足三里灸(最常见的保健要穴) 部位:在小腿前外侧面的上部,外膝眼下四横指,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作用:调理脾胃,调理气血,助消化,补虚弱。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外台》:凡人年三十以上,苦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以三里下气。意思就是三十岁以后可灸足三里穴.气血不能上攻头,不头晕。三十岁以后需要经常灸足三里可以延年益寿。 2.神阙穴、气海穴、关元灸(保健要穴) 部位:神阙穴在腹部,脐中央.气海穴在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关元穴在下腹部正中线上,当脐中下三寸。 作用:培补正气,温补元阳,健运脾胃,理气和肠。 3.背腧穴灸 部位:背腰部,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背部各有一个背腧穴,如心腧穴、肝腧穴、大肠腧穴等,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其位置大体与相关脏腑所在部位的上下排列相接近。 作用:腧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之处,是夏天用阳之位补阳的重要场所。可补充背部的阳气,也就是补充全身的阳气,人体内的寒邪就容易去除。 吳門醫道,您身邊的家庭醫生 吳門醫道國醫館連鎖機構治疗白癜风哪里最好北京白癜风治疗最新方法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oyanga.com/zysy/3070.html
- 上一篇文章: 陕西立众制药独家医保基药,诚招代理欢迎
- 下一篇文章: 丝绸之路游学8月1116日河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