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任之痿证辨治特色
白癜风的初期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50704/4650517.html医院订阅哦!作者:叶铭刚王键编辑:智予编者按新安王氏医学 王任之先生对于痿证的辨证论治颇具特色,其著作《王任之医案》中有诸多治疗痿证的心法。王氏以先贤理论为指导,结合具体情形,从气血交阻、肝肾亏虚、脾肾不足、湿热浸淫、营卫不和等方面论治痿证,丰富了痿证的理论体系,拓宽了中医治疗痿证及其重症的思路。 痿证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内经》称之为“痿躄”并有“脉痿”、“筋痿”、“肉痿”、“骨痿”之分。现代神经内科疾病如格林巴利综合征、多发性神经炎、急性脊髓炎、侧索硬化症、进行性肌萎缩、重症肌无力等都可归属于痿证范畴。 《内经》对其病因、病机、治则等均有明确阐述: 情志内伤、劳倦所伤及湿邪浸淫、郁久化热以及寒邪皆为其病因;五脏气热、“肺热叶焦”为其病机;提出“治痿独取阳明”、“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顺逆”、“各以其时受月”等治疗原则。 后世医家多以《内经》为纲,“治痿独取阳明”。此外,朱丹溪辨治痿证注重湿与热,用药多选苦寒之黄柏,又为治疗阴虚致痿创立了滋阴清热的虎潜丸。明代张介宾又提出“治痿者,当取阳明,又必察其所受病之经而兼治之也”这一更为完备的辨证思路,“酌寒热之浅深、审虚实之缓急,以施治疗,庶得治痿之全矣”。 王任之(-年)对于痿证的辨证论治颇具特色,既有对前贤的继承,又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其著作《王任之医案》中有诸多治疗痿证的心法。王老是安徽歙县人,著名中医临床家,新安王氏医学第5代传人,年少时业师于其伯父沪上名医王仲奇前辈,习医期满后回皖行医。王老毕生从医50余载,学识广博、经验丰富,临床治疗各科疑难杂症,疗效确切。《王任之医案》中治疗痿证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气血瘀滞致痿,治以益气活血、通络理气,后期兼以补益肝肾 王老辨治痿证,从气血交阻论治者为多,以益气活血、理气通络为基本方法,从补阳还五汤化裁入治,每多选用黄芪、当归、赤芍、炒川芎、红花、地龙等药,取其益气活血通络之功。王老用药多轻灵,运用黄芪剂量仅为10g或12g,赤芍常用量为6g,柴胡、枳壳常用4.5g,川芎仅3g。他认为用药轻能取效,绝不过剂,否则易使药过病所。 王老论治气血交阻致痿者的思想来源于清代医家叶天士,叶氏提出“阳化内风”说,在辨证论治痿证时,将风邪纳入其中,认为“阳明脉空、厥阴风动”可致痿,治以“先用遍摄之法”,药用等培补肝肾,以振根基,俾内风不疏而自定。 王老治痿肉苁蓉、熟地黄、枸杞子、牛膝、石斛也多兼顾补益肝肾,喜选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菟丝子、锁阳等温肾助阳,续断、鹿衔草、狗脊、桑寄生、怀牛膝等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体现出王老治病求本的思想。此外,叶天士认为邪风入络可致痿,王老在治疗痿证时常选蜈蚣、全蝎、地龙等搜风通络药物,这也是对叶氏治痿思想的发挥。 此外,王老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如遇会厌梗阻,症见吞咽困难、饮入即呛者,加减运用会厌逐瘀汤,药用桃仁、红花、桔梗、生地黄、玄参、柴胡、赤芍、枳壳、甘草等,并配伍运用射干、山豆根等清热利咽之品。对于气血交阻致痿而症见肢体热胀、甚则疼痛者,王老辨证兼有湿热浸淫证,在益气活血的同时,兼以清热利湿,配伍四妙散,药取黄柏、苍术、薏苡仁、怀牛膝4味。案1.蔡某,男,8岁,初诊:患儿因格林巴利综合征入住神经内科。 刻诊:四肢已略能活动,然抬举无力,且觉疼痛,咳嗽有痰,吞咽困难,饮入即呛,脉濡数。 方用:生地黄12g,桔梗9g,玄参、桃仁(去皮尖、杵)、山豆根各6g,红花、甘草、射干各3g,黄芪10g,地龙6g,薏苡仁12g,炒怀牛膝10g,制豨莶草9g。 二诊:四肢疼痛减轻,活动范围稍大,唯吞咽不利,饮入即呛,需行鼻饲,脉濡弦。初诊方去怀牛膝、豨莶草、薏苡仁,加炙柴胡、陈枳壳各4.5g,赤芍6g。 三诊:饮水不再发呛,吞咽仍然不利,需行鼻饲,脉濡弦。方用:生地黄、桔梗各9g,玄参、桃仁(去皮尖、杵)、赤芍、红花、山豆根、炙白僵蚕、蚤休各6g,甘草、射干各3g,炒枳壳4.5g。 四诊:吞咽已利,已能进食,惟两下肢仍觉疼痛,抬举甚艰,脉濡弦。方用:黄芪10g,全当归、地龙、炒怀牛膝、淫羊藿、桑寄生各9g,红花4g,苍术、锁阳、炒续断各6g,炒黄柏4.5g,薏苡仁12g。按:格林巴利综合征在神经内科属常见病,属中医痿证范畴。 患者初诊时四肢乏力、活动受限,且伴疼痛、吞咽困难、饮入即呛。 王老辨证此属气血交阻,不能濡养筋骨致痿,然又有瘀阻会厌以致梗阻之情状,当遵“急则治其标”之旨立方,以会厌逐瘀汤为主方化裁,取生地黄、桔梗、玄参、桃仁、红花、甘草,加射干、山豆根清热利咽,用黄芪、地龙益气活血通络,佐以清利湿热之薏苡仁,补肝肾强筋骨之怀牛膝、豨莶草。 二诊时加用理气之柴胡、枳壳,以增会厌逐瘀之力。三诊时在会厌逐瘀汤的基础上加用白僵蚕、蚤休,增强清热祛瘀通络之功。至四诊时“吞咽见利、已能进食”,此时方以补益肝肾为主,兼以清利湿热,标本兼顾。2脾肾不足之痿,治以温肾健脾,后期兼顾补肝脾主四肢,其充在肌。对于肌营养不良、肌萎缩症等症见肌肉萎缩者,王老辨证多从脾肾入手,治以温阳健脾,温肾为主,佐以健脾益气。用药方面,每选淫羊藿、炒补骨脂、巴戟天、肉苁蓉、锁阳、菟丝子、葫芦巴等温助肾阳,而慎用大辛大热之附子、肉桂等,不求速功,但以温和之剂,缓缓图之;选用党参、黄芪健脾益气,白术、山药流通胃气,且每案仅选其中之一二味而已。 同时,王老每选何首乌、熟地黄等补益精血。在治疗兼症方面,若症见肌肉瞤动者,多选用白僵蚕、制白附子祛风通络;症见舌肌萎缩、语言謇涩不清者,多取地黄饮子之意,选用熟地黄、五味子、石菖蒲、远志等化痰开窍,以利咽喉。此证后期,则从肝、脾、肾三脏同时入手,在温肾健脾的基础上,酌加枸杞子、桑寄生以滋肝养肝;龟板、鹿角片等补益精血以滋化源。 正如唐宗海《血证论·卷六·痿废》中所言:“然痿废之原虽在于胃,而其病之发,则在于筋骨,凡虎骨、龟板、鹿筋、猪脊髓、牛骨髓、狗脊、骨碎补、牛膝、苡仁、枸杞子、菟丝子、续断,皆可入以为向导。” 案2.浦某,男,成年,,年11月12日初诊,因肌肉萎缩症于10月20日入院。 刻诊大腿肌肉萎缩明显,腰部肌肉不时跳动,下肢疲软无力,蹲下即难站起,上楼依赖手杖,脉濡弦。 处方:何首乌、熟地黄各12g,党参、黄芪、淫羊藿、炒补骨脂、巴戟天、葫芦巴、肉苁蓉、锁阳、菟丝子(蒸)各10g,炒续断6g。 二诊:上肢活动较前用力,而下肢乏力如前,,腰部肌肉跳动告弭,唯臑腓肌肉仍稍有跳动,蹲下依旧难以起立,卧起时则需用手扶撑,脉濡弦。初诊方去补骨脂、葫芦巴、菟丝子,加桑寄生、炙狗脊、炒怀牛膝各10g,炙白僵蚕6g。 三诊:下肢乏力减轻,登楼扶梯即可,下楼尚觉维艰,蹲起亦颇为难,腰部肌肉瞤动颇频,臑腓肌肉瞤动见平,脉濡弦。二诊方去熟地黄、何首乌,加炒知母6g、制白附子3g。 四诊:腰部肌肉萎缩略有恢复,平路可以徒手行走,上下楼梯则需扶杖,蹲下站立依然困难,,腰腹部肌肉瞤动偶见,脉濡弦。三诊方去续断、知母、白僵蚕、白附子,加炒补骨脂9g,枸杞子、沙苑子、菟丝子各10g。药后诸恙续有改善,以前方为基础,,酌加黄精、楮实子、龟甲、鹿角等调治。 按:脾者,中央土以灌四傍,症见肌肉萎缩、疲软而不用,并伴瞤动者,王老首先从脾肾入手,以温肾健脾、兼益精血遣方,初诊用药后肢体渐振,唯瞤动仍然,故于二诊时入白僵蚕一味,至三诊再添白附子以止瞤动,因而四诊时瞤动仅为“偶见”,用药亦由温肾健脾之类,酌加养肝补肝之品,,至诸症平稳改善时增加补益精血之品调补,俾沉疴缓起。 3湿热浸淫之痿,清热利湿,治以分消湿邪重着而黏滞,郁久易化而为热。湿热为患致痿者,历来被医家所重视,《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曰:“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耎短,小筋弛长,耎短为拘,弛长为痿”。《素问·五常政大论篇》曰:“厥阴司天,风气下临,体重肌肉痿。”吴崑注曰:“乃湿土过常之疾。”金元时《丹溪心法》中治痿喜用黄柏,配以苍术成二妙散治疗湿热下注之两足痿软。《丁甘仁医案》中亦指出:“五脏之热皆能成痿,书有五痿之称,不独肺热叶焦也,然而虽有五,实则有二:热痿也、湿痿也。” 因此,在症见肌肉或热胀、或热痛、或酸胀、酸麻者,王老每多从湿热浸淫辨证论治,立法亦非独从湿从热为机,或参以补益肝肾,于益气活血中参以清利湿热,视具体症状乃定,方取四妙丸之意化裁。另外,在用药时,对于苦寒药物中病即止,绝不过用。 案3.严某,男,15岁,年11月1日初诊,因拟格林巴利综合征入院。 刻诊双目已能闭合,两臂活动尚好,但两下肢酸胀乏力,站立行走均需扶持,脉濡弦。 方:苍术、炒续断各6,炒黄柏4.5g,薏苡仁12g,炒怀牛膝、淫羊藿、桑寄生、锁阳、肉苁蓉、巴戟天、鹿衔草各10g,鸡血藤15g。 二诊:下肢酸胀乏力好转,已能独自站立行走,脉濡弦。初诊方去苍术、黄柏,加炙金毛狗脊、骨碎补、炒补骨脂各10g。 按:湿热浸淫之痿证,王老认为湿热浸淫为标,肝肾亏虚为本,治以清热利湿、培补肝肾。药用苍术、黄柏、薏苡仁、牛膝清热利湿、舒筋壮骨;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桑寄生、鹿衔草等补肝益肾,标本兼顾。二诊时,药症相合,减苍术、黄柏,增培本之力,以期缓治其根。 4营卫不调之痿,治以调和营卫《素问·逆调论篇》曰:“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营行脉中而卫行脉外,营卫运行如常,,则气血阴阳相贯;营卫运行失其常度,则气道闭塞不通,脉络因之痹阻,血行因之不畅,经脉筋骨肌肉失养,著则痿躄生。 从医案中可以发现,痿证发病经治疗后,肢体痿软或可暂得好转,但肌肉麻木不仁,甚或痿软乏力仍然时,王老多以调和营卫立法,遣方以仲景名方黄芪桂枝五物汤为基础化裁。 《金匮要略》曰:“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仲景用此方治疗血痹虚劳诸疾,后世亦多以此用于虚损类病症。王老遵仲景之法,从调和营卫之法着手,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化裁入治,选黄芪、桂枝、芍药温阳益气、养血和营;肉苁蓉、锁阳、桑寄生、牛膝、鹿衔草等补益肝肾。 案4.刘某,男,18岁,以格林巴利综合征慢性复发型入院治疗。 刻诊:软瘫无力有所好转,仍觉麻木不适,脉濡弦。处方:黄芪、全当归、制豨莶草、鹿衔草、锁阳各10g,桂枝、秦艽各4.5g,炒白芍、炒续断各6g,地龙9g,红花4g,鸡血藤15g。 二诊:四肢麻木好转,已能行走,惟觉乏力,脉濡弦。初诊方去地龙、红花,加肉苁蓉、巴戟天各10g。 按:营卫运行失常,气血运行不畅,筋骨肌肉不得濡养,故肢体麻木不适,以黄芪、枝桂、炒白芍调其营卫,当归、鸡血藤补血养血通经,以豨莶草、地龙、红花逐瘀通脉,再佐以锁阳、续断、鹿衔草等补益。二诊时减逐瘀之力,增固本之功,以治其根。此外,《医案》中尚有因外伤损及神经所致之痿证1例,王老辨证以温肾助阳、养营和血立法,从温肾之剂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化裁入治,并对症选用制附子,及推气散之姜黄、枳壳以理气止痛,病症合参,取得满意疗效。 另有1案乃重症肌无力危象急救后,仍有气短不足以息、肢指作麻、不得平卧诸症。王老认为卫阳失固、心肺气馁为其病机,治以固护卫阳、益气宣肺。方选黄芪桂枝五物汤温阳益气,更配合玉屏风散及生脉散以调和营卫、固表止汗。待诸症平稳后则以补肝肾、强筋骨,固其根本。 王任之先生对于痿证的辨证论治,以先贤理论为指导,结合具体情形,从气血交阻、肝肾亏虚、脾肾不足、湿热浸淫、营卫不和等方面论治痿证,极具特色。王老论治痿证的经验丰富了痿证的理论体系,拓宽了中医治疗痿证及其重症的思路。 本文原刊载《安徽中医学院学报》年2月第30卷,如需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欢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oyanga.com/zysy/11317.html
- 上一篇文章: 旅居文化竹俚小院夏至24节气雅事合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