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出品

一片丹心锁黄沙敢教大漠换新颜

茫茫沙漠上,他是敢与沙漠顽强斗争的汉子,流血流汗无怨言;茵茵绿洲里,他是坚持防沙治沙的守护神,再苦再累不放弃;为了改善自己家乡的生态环境,他一心扑在防沙治沙的事业上,默默无闻、无怨无悔;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郭建英治沙造林的故事。

郭建英是肃南县明花乡小海子村的村民,今年55岁的他,高大的身躯、黝黑的皮肤、朴实无华,是个典型的农村汉子。每天在忙完家里的农活后,他都要去自己承包的梭梭地里转上一圈,看看它们的生长情况。在去的路上,郭建英跟记者谈得最多的还是自己家乡生态环境的问题,看得出他把这个问题当做了自己的事业,记在心头、扛在肩上,决心要跟黄沙打一场“持久战”。

明花沙漠比较大,搞风沙治理相当重要,为了治理我们的沙漠,我个人也做了一些沙产业这部分的工作。

郭建英

年,郭建英先是承包了亩梭梭林,今年又将自家的亩地用来种梭梭树。因为是沙漠地带,缺水是个大问题,自己家地里没有电和水井,只能从用来吃水的小沙漠井里抽水,将水抽到车里后再开着车去浇灌梭梭树。因为吃水的井抽水量有限,为了确保梭梭树的成活,郭建英又自己挖了一个水坑,来进行浇灌……在防沙治沙的这条路上虽然困难重重,但郭建英一直坚守着心中的那份信念,勇往直前。

各方面的困难比较多,但是我们还是要坚持把它种下来,今年我们种植的梭梭,成活率是七八十。

郭建英

郭建英告诉记者,年3月,他参加了古浪县八步沙林场举办的黄花滩万亩治沙项目,在那边负责调试机器设备,跟“六老汉”中的第二代治沙人郭万刚场长在一起共同劳动了十余天,“六老汉”的故事和他们在防沙造林上的经验和做法深深的感动和激励着他。

他们治沙的这种精神更加坚定了我自己搞治沙的信心。

郭建英

郭建英的家乡地处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多年来,受特殊环境、地理位置的制约,高温、干旱、少雨,每年春季全乡群众和10余万亩农作物都要遭受沙尘风暴的袭击,给当地群众的生活生产带来很多困扰和损失。如今,在肃南县明花乡不少像郭建英这样的村民都行动了起来,为沙漠披树植绿。至目前,全乡已种植梭梭余亩、肉苁蓉余亩、文冠果余亩、锁阳余亩。充分发挥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演绎了一曲“让沙漠披绿装、让绿色惠民生”的沙海绿歌。(李飞扬)

本期编辑:李飞扬

本期初审:武雪峰

本期终审:屈东升

肃南县融媒体中心

一个有温度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oyanga.com/syzz/9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