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ldquo冬至一阳生,三九
“冬至一阳生,三九补一冬”,冬至为一年之中阴气最为旺盛的一天,而后一阳初生,天地间阳气开始兴起、渐强。人体阳气充足,才能少生病或不生病,正如《黄帝内经》所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所以寒冷的“三九天”也是补益的大好时节,俗语说了:“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三九灸是古人根据人体经络循行规律、穴位功效、节气规律,从人体体质情况和发病特点出发,以“寒者热之”、“虚者补之”为依据调理疾病,对于一些虚寒性疾病有着明显作用。 年三九天的时间表 一九:年12月21日——年12月29日 二九:年12月30日——年1月7日 三九:年1月8日——年1月16日 01艾灸调理 冬至阴极而生阳,正需艾灸锁阳气。这个时候特别适合艾灸任脉,因为任脉为阴经之海,正好对应冬至的天地变化,妙用有两个:一是可以滋阴促进生阳,二是可以祛除阴中之寒,尤其是适合体寒女性,及反复感冒、平日虚弱多病而体质偏寒者艾灸,可获取事半功倍的效果。 冬至前后、三九期间可着重艾灸以下几个穴位: 1、灸天突——防霾!它是人体气机出入的通道,调理呼吸道疾病的重要穴位!天突穴有理气化痰,清咽开音,宣通肺气、消痰止咳的作用。 2、灸中脘——调胃!中脘是胃之募穴,具有和胃利湿的作用;本穴又是“八会穴”之一,即“腑会中脘”,是调理脾胃疾病的常用穴。 3、灸神阙——生发气机肚脐叫做神阙穴,肚脐位于人体中央,其上为阳,其下为阴,肚脐介于上下之间,是调整脏腑、平衡阴阳的枢纽。 4、灸关元——锁阳、固本培元关元,顾名思义,把元气关起来,使元气充足。特别是工作繁忙的现代人,压力过大,虚劳烦张,对阳气的消耗很大,如果元阳之气衰弱,很容早衰,或因正气不能抵御邪气的入侵而很容易生病。 常常艾灸关元穴,可以培肾固本,调气回阳,使元气充足,祛虚劳,补百损,壮一身之气。现代研究证实,艾灸关元穴还可以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强身固体作用。 023大养生原则 除了艾灸之外,冬至养生还要遵循以下3个基本原则: 01防寒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有晨练习惯的人群应注意,晨练时间不宜过早,以免诱发呼吸道及脑血管疾病,或使原有疾病复发,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此时天气极寒,“冬三月,干冷冻皮肉,湿冷冻筋骨”;在长江以南湿冷的地方,穿得再厚,还是能感受到肩胛骨处的寒意。老年人因阳气过弱,建议在天气晴朗的日子,经常出去晒晒太阳,补补阳。 02食补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在冬季可以选择一些既美味又能补益身体的食物。平补类食物如莲子、芡实、苡仁、赤豆、大枣、银耳等,这些食物既无偏寒、偏温的特性,又无滋腻防胃的不足,非常适合冬天食用! 03泡脚中医认为,人体中的寒气是由大地经足部进入人体的,因此,长期坚持泡脚能起到保健养生、防寒保暖的功效。 每年从冬至开始,就进入了传统的“数九寒天”,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天"由此拉开序幕,此时阳气敛藏,阴气最盛,人体的防御功能最容易被破坏,一旦寒气乘虚而入,则会导致“冬病”频发。 所以,在冬至三九进补,能使“精气”储藏于肾内,补旺命门之火,归根复命,同时大大提升免疫力,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这正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体现。反之,如果冬至三九期间不仅精气未得蓄养,还耗散太过,就会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埋下隐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oyanga.com/zysy/10732.html
- 上一篇文章: 鹿茸在治疗ldquo脉管炎rdqu
- 下一篇文章: 节气灸冬至进三九冬至一阳生,三九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