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节气艾灸驱寒散寒的好时机
.06.21夏至,又称夏节、夏至节等是廿四节气之第10个节气夏为大,至为极万物到此壮大繁茂到极点、阳气也达到极致所以是一年中夜最短、昼最长的一天接近极地处是白夜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而且越往北越长。夏至”即炎热的夏天来临,古诗有云“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说的是到了夏至时节,白昼渐渐拉长,此时翠绿的鲜竹尚且含粉,池塘里的荷花已经开始散发阵阵的清香了。 夏至三候 一候·鹿角解 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二候·蝉始鸣 雄性的蝉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三候·半夏生 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过了夏至,就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在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然会继续升高,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此时全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所谓三伏,是说阳气之下,埋伏着阴气,虽然酷热难当,不过阴凉却已经在暗地里滋生。自此之后,白天会慢慢缩短,夜晚会渐渐加长。夏至节气养生 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 1.切勿贪凉 寒之意,因其外热内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按中医学的脏与脏之间的关系讲“肾无心之火则水寒,心无肾之水则火炽。心必得肾水以滋润,肾必得心火以温暖”从中不难看出心、肾之间的重要关系。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 2.及时补充水分 夏至时节气温高,人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此时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就会使人体血容量减少,大脑会因此而供血不足,极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和脑血栓形成,因此夏至要多补充水分。 3.宜食酸苦消暑除烦 夏日炎炎,往往让人心烦意乱,而烦则更热,会影响人体的功能活动,从而产生许多精神方面的不良影响。为了抗菌消炎、解热去暑、提神醒脑、消除疲劳,夏至时节应刻意去吃一些苦味和酸味食物,如苦瓜、芹菜,具有清暑、明目、解毒的作用;乌梅、葡萄、山楂,不仅能敛汗、止泻、祛湿,还可以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增进食欲。 4.早睡早起补水防暑 夏至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晚睡早起,同时,每天应安排午睡,以促进体力和精力的恢复,午睡时间一般以一小时为宜。此时还要格外注意防暑,尽量避免在强烈阳光下进行户外工作或活动。如果必须外出,要采取防晒措施:穿浅色或素色的服装,带遮阳帽、草帽或打遮阳伞;多喝水,特别是盐开水,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人丹、清凉油、风油精等。 5.静息调心 根据中医五行理论,夏天是养心的季节,应“常如冰雪在心”,即“心静自然凉”。听慢音乐是一个调息的好方法,舒缓的音乐可以帮助呼吸慢下来,让心脏得到休息。 6.适当锻炼身体 锻炼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为凉爽的时候进行,场地可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清新的地方,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体操为好,剧烈的运动不宜做。 夏至节气灸 夏至这个时令节气是一年中阳气旺盛的时候,是人体锁阳驱寒的好时机。夏至艾灸快速驱除体内寒湿,补充人体元气,适合虚劳、虚寒性体质、亚健康人群等。建议夏至艾灸穴位:大椎穴、中脘穴、神阙穴等穴。艾灸注意事项 1.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2.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3.要注意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4.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5.注意施灸的时间。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夏至已至,万物极盛,绿茵渐浓,让“艾”与我们共度盛夏时光!end 三年陈艾、“艾”护健康 艾叶(中国)交易运营服务中心温馨提示 艾叶作为艾灸这种中医外治法所用的原材料,艾灸的效果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所用艾叶的年份长久。 当年新艾 一年陈艾 三年陈艾 好物推荐 艾叶(中国)交易运营服务中心好物推荐 三年陈艾、石磨长绒! “艾”护您的健康! 各种艾制品厂家批发,接各大企业单位、各大美容连锁机构、医疗养生馆、医院、直播平台等订单,OEM,各种规格、各种品形、各种配比均可定制。 三年陈艾·石磨长绒 联系 南阳艾草中心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oyanga.com/sytp/11303.html
- 上一篇文章: 南同带您ldquo说养生话五脏养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