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览,让文化遗产
今天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区各地都开展了极具特色的非遗展示和宣传活动,展现出了非遗文化的无穷魅力。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内蒙古非遗宣传展示主场活动在内蒙古展览馆举办,为期一个月。包括内蒙古长城四季非遗展、内蒙古黄河非遗美术作品展、内蒙古“非遗购物节”线上展销及“传统手工艺大课堂”线上社会教育活动等内容。内蒙古长城四季非遗展选取了内蒙古长城沿线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展出了近件实物展品、60幅图片和30个视频。包括从中原地区流传到内蒙古西部地区的民俗文化展示,如西水磨九曲灯会、脑阁;精美的非遗制作技艺,如莜面的制作、乌兰伊德肉食品的制作、黄油白油保存技艺等。展览呈现出了几千年来长城沿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 观展市民特木勒:“挖掘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像我们这个年龄见到反映内蒙古历史的老道具,看了感觉特别亲近。把优秀的文化都给展现出来非常好。” 内蒙古黄河非遗美术作品展,则通过剪纸、面塑、刺绣、挂毯、骨雕等各种以黄河为题材的近件非遗美术作品,展现了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展市民孟庆宇:“这幅黄河咆哮震九州的皮画,非常有气势。一看就想起了那首《黄河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中华民族奋斗和上进的精神一下就展现出来了。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参观了祖国的锦绣山河,为我们的祖国感到骄傲。” 在巴彦淖尔,今天启动的“长城两边是故乡·穿越巴彦淖尔探秘塞外长城”全媒体大型采访行动,以长城为轴线,由东向西穿越4个旗县,以手绘长卷、视频、图片等形式对巴彦淖尔市境内的余公里的长城遗址进行全方位的探秘,以独特的视角讲述长城两边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融和农牧民守护长城的故事。在阿拉善左旗新世纪广场,仿古地毯、蒙古族皮雕手工艺品、锁阳奶糖等非遗项目及特色食品展销,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参观购买。巴彦浩特居民刘世鹰:“今天带孩子过来也是了解咱们的文化,就发现我们阿盟的这个非遗文化做的确实是比较好,了解了咱们的文化,也有收获。” 监制:山丹审核:岳楠编辑:赵佛佛记者:赵欢、段忆娟、乔研,阿拉善台阔函、巴彦淖尔台单登龙声明:内蒙古新闻广播原创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新闻广播》官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oyanga.com/syyf/11313.html
- 上一篇文章: 夏至节气阳气旺盛,艾灸驱寒散寒好时候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